不少涉及受害人傷殘類的案件中,受害人受傷程度高,被確定為1級傷殘,很多看新聞的人對此表示疑惑,這么嚴重為什么是一級。其實,我國現行法律體系規定1-10級傷殘等級中,1級傷殘最為嚴重,10級相對最輕。不同的等級對應著不同的傷殘程度以及賠償金額。
一、傷殘等級劃分依據:
傷殘等級的評定不是主觀判斷的,而是依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等權威標準,綜合考量人體組織器官結構破壞、功能障礙程度、醫療依賴性及社會交往能力等因素。具體而言:
1級傷殘:表現為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其他器官無法代償,需特殊醫療依賴或完全護理依賴。例如,傷者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社會交往能力徹底喪失、處于植物生存狀態、四肢癱肌力≤3級、極重度智能減退等。
10級傷殘:表現為器官部分缺損或形態異常,但無功能障礙或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例如,身體某部位骨折愈合后無功能障礙、符合中度毀容標準之一項者等。此時傷者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工作和學習能力僅部分受限。
總之,從1級到10級,傷殘程度呈遞減趨勢,等級數字越小,傷情越嚴重,對生活的影響也越深遠。大家需要注意工傷鑒定標準和人身損害的鑒定不同,大家需要根據自己的意外情形,到對應的地方鑒定工傷。
二、賠償標準:
傷殘賠償涉及多個項目,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醫療費、誤工費等。其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是核心賠償項目,其金額與傷殘等級直接掛鉤。
1.工傷保險賠償標準:勞動者因工作導致傷殘,可以獲得像醫療費、住院伙食費等一般賠償項目以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這兩個傷殘賠償項目。不同的傷殘等級對應的賠償金額不同: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計算公式為:補助金=本人工資×對應月數,本人工資指工傷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若高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按300%計算;低于60%,按60%計算(傷殘津貼計算時同理)。
1級傷殘:27個月本人工資
2級傷殘:25個月本人工資
3級傷殘:23個月本人工資
……
10級傷殘:7個月本人工資
(2)傷殘津貼,僅1-6級傷殘可享受,按月支付:
1級傷殘:本人工資的90%
2級傷殘:本人工資的85%
3級傷殘:本人工資的80%
…
6級傷殘:本人工資的60%
此外,5-10級傷殘職工在勞動合同期滿或主動解除合同時,還可獲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級政府規定。
2.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若傷殘由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等侵權行為導致,賠償項目包括殘疾賠償金、醫療費、護理費等。其中,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公式為:
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賠償年限×傷殘系數
傷殘系數:1級為100%,2級為90%,…,10級為10%。
賠償年限:60周歲以下為20年,60-75周歲每增加1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為5年。
例如,某省202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萬元,45歲受害人被鑒定為9級傷殘,系數20%,則殘疾賠償金為:5萬×20×20%=20萬元。
相信大家在看完文章內容后對傷殘賠償有了一定的認識,傷殘等級中1級比10級更嚴重,并且傷殘等級越嚴重對應的賠償金額也就越多。此外,工傷需要在1年內進行鑒定,而人身損害需在治療終結后鑒定,逾期可能喪失索賠權利,大家注意好申請的時間。小編建議大家在遭遇傷殘事件時,及時咨詢專業律師或勞動保障部門,確保賠償金額的準確計算,保障好大家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