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簡介
市民李先生因信用卡逾期導致征信報告出現不良記錄,偶然看到某“征信修復公司”廣告,宣稱“30天內消除不良征信,不成功不收費”,遂支付8000元服務費委托其修復。該公司要求李先生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及征信報告原件,隨后以“走內部渠道需要打點”為由多次索要額外費用,累計達2萬元。最終李先生的不良記錄未消除,聯系該公司時發現已失聯,且個人信息存在被泄露、冒用的風險。
二、案例分析
該“征信修復公司”屬于金融“黑灰產”,其宣稱的“修復征信”本質是通過偽造材料、虛假申訴等非法手段試圖刪除合法不良記錄,違反《征信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李先生不僅被騙取高額費用,還泄露了身份證、銀行卡等敏感個人信息,可能面臨電信詐騙、賬戶被盜等后續風險,同時不良征信記錄未得到合法處理,影響后續貸款、信用卡申請等金融活動。
三、風險提示
一、個人征信不良記錄需通過按時還款、糾正錯誤信息等合法途徑處理,不存在“花錢就能修復”的情況,切勿輕信“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虛假宣傳。
二、遇到征信問題,應直接聯系金融機構或子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不向非法中介提供個人敏感信息,若發現非法中介線索,可向公安機關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一、案例簡介
市民李先生因信用卡逾期導致征信報告出現不良記錄,偶然看到某“征信修復公司”廣告,宣稱“30天內消除不良征信,不成功不收費”,遂支付8000元服務費委托其修復。該公司要求李先生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及征信報告原件,隨后以“走內部渠道需要打點”為由多次索要額外費用,累計達2萬元。最終李先生的不良記錄未消除,聯系該公司時發現已失聯,且個人信息存在被泄露、冒用的風險。
二、案例分析
該“征信修復公司”屬于金融“黑灰產”,其宣稱的“修復征信”本質是通過偽造材料、虛假申訴等非法手段試圖刪除合法不良記錄,違反《征信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李先生不僅被騙取高額費用,還泄露了身份證、銀行卡等敏感個人信息,可能面臨電信詐騙、賬戶被盜等后續風險,同時不良征信記錄未得到合法處理,影響后續貸款、信用卡申請等金融活動。
三、風險提示
一、個人征信不良記錄需通過按時還款、糾正錯誤信息等合法途徑處理,不存在“花錢就能修復”的情況,切勿輕信“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虛假宣傳。
二、遇到征信問題,應直接聯系金融機構或子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不向非法中介提供個人敏感信息,若發現非法中介線索,可向公安機關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