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打拼,福利待遇是大家都很關注的事兒。除了常聽說的“五險一金”,“三險一金”這個詞也時不時冒出來。但到底是哪三險?它具體包括哪些保險項目?與我們生活中的其他保險形式又有什么區別?這些問題困擾著不少職場新人。今天小編就來掰開揉碎講清楚這些概念,幫大家看懂自己的社保福利。
一、三險到底是哪三種保險?
提到三險,很多人很多人都好奇,三險到底是哪三種保險呢?其實,三險指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保險是社會保險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和醫療保障。
養老保險就像咱們老年生活的“儲蓄罐”,工作時通過按月按時繳費,退休后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確保晚年生活有穩定的收入。醫療保險是看病就醫的“好幫手”,在生病就醫時能夠報銷一定的醫療費用,減輕經濟負擔。失業保險則是失業時的“緩沖墊”,可以在失業期間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養老保險的繳費由個人和單位共同承擔,每個月工資里扣除的養老保險費用,一部分進入個人賬戶,另一部分進入統籌賬戶。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累計繳費滿 15 年,大家就可以開始領取養老金了。醫療保險分為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職工醫保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費,在醫保定點醫院看病,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只要是符合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費用,都能按規定報銷。失業保險相對來說用得少一些,繳費也是由個人和單位共同承擔,當大家因為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比如被公司辭退、合同到期不續簽的時候,并且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就可以申請領取失業金。
二、三險一金和五險一金有什么區別?
五險一金大家耳熟能詳,包含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而三險一金最明顯的就是少了“兩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工傷保險是為職工在工作過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傷或患職業病提供醫療和經濟補償,而生育保險則為女性職工提供生育期間的醫療和經濟保障。
大家要注意,根據法律規定,只要建立標準勞動關系,企業必須繳納五險。不過,有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會因為成本等因素,選擇只為職工繳納三險一金。比如像勞務派遣工,被派往不同單位工作,可能出現工傷保險由實際用工單位承擔,其他三險由派遣公司繳納。部分小微企業可能會違規操作,為節省成本只繳三險,這時候大家就要清楚其中的差異,明白自己的保障范圍,可以向社保部門進行投訴。
三、三險一個月要交多少錢?
“三險”的繳費金額因個人工資水平、當地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而有所不同。繳費基數一般是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但有上下限的規定,如果工資低于當地規定的繳費基數下限,就按照下限計算;如果高于上限,就按照上限計算。以養老保險為例,一般來說用人單位繳費比例在 16% 左右,職工個人繳費比例為 8% 。如果某職工的月工資為5000元,那么他每月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為400元。醫療保險用人單位繳費比例約為 8%,職工個人繳費比例為2% ;失業保險用人單位繳費比例在0.5% - 1% 左右,職工個人繳費比例一般為0.5%。當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繳費比例可能會有所差異,大家可以通過當地社保部門了解具體情況。
四、結語
三險就像社保體系的“基礎套餐”,能滿足最核心的養老和醫療需求,但要想全面防御人生風險,還需要根據職業特點查漏補缺。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討了“三險”的構成和意義,從基礎保障到福利差異,以及與“五險一金”的區別,希望能幫助大家全面了解社會保險體系中的不同組合。社會保障不是萬能藥,但確實是普通人對抗風險的第一道防線。祝愿大家都能充分利用好社保福利,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福利,讓自己的生活更有保障,為自己的未來添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