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口老齡化”這個詞語越來越高頻詞的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日本老人76歲開始在咖啡館上崗開始工作”,“意大利法定退休年齡67歲,是全球經濟體法定退休年齡最高的國家之一,”“韓國單身家庭占三成:預計50年后韓國1名工作者贍養1名老人”,“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或超總人口三成”,越來越多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暴露在大眾視野里。
那么你,有考慮過你的養老問題嗎?當我們老了之后,能不能像我們預想的那樣,打卡向往已久的景點,每天開心的吃喝玩樂?今天我們來講講養老那些不得不說卻總被忽略的事情。
1、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夠用嗎?
很多人認為養老險還用買商業的嗎?我買社保了,里面有養老險,等我老了,國家養我,每個月都可以領養老金。是的,這話沒問題,但國家社保是“保基本,廣覆蓋”,國家能保證你在退休后每月領導的錢能維持基本生活。可是在退休前習慣了高質量生活品質的人,退休養老金是不能滿足需求的。
那么怎么規劃才能夠保證為我們退休后的生活質量不會大幅度下降?
2、如何建立完善的養老規劃?
養老問題實際是一個長期的財務規劃問題,做養老規劃前一定要考慮好下面這幾點:
(1)你想過怎樣的退休生活?
養老社區是現在這幾年比較熱門的話題,養老社區設施完善高端,配備養老醫療。現在很多養老社區一個月的費用(含房屋使用、餐費等)大概在7000-30000不等。我們每個人對心目中的養老生活都有不同的期望,首先要估算:以后每個月大概要支出多少?如果按現在的物價水平來計算,每個月吃飯需要多少錢?休閑娛樂需要多少錢?人情世事又要準備多少錢?
(2)考慮通貨膨脹
目前國內的通脹保持在5%-6%左右,如果現在一個月花費大概4000元,那么需要考慮4000元在30年后的購買力是怎樣的?
(3)養孩防老嗎?
“4-2-1”的家庭模式越來越多,一對夫婦要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經濟負擔重。等我們到了走不動的那一天,還能依靠孩子嗎?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我國社會養老覆蓋率僅為全部人口的15%左右,因此,絕大多數的老年人將依靠子女養老或是退休后繼續工作來維持基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