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疾病保險和醫療保險是保險市場上兩種流行的保險類型,兩種保險都可以保證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但是,不同之處在于大病保險的價格相對較高。一般的長期重大疾病保險的年保費為幾千元,有些產品甚至數萬元,醫療保險的價格非常便宜,一年可能只花費幾百元。因此有人認為,既然它們都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風險,那么高成本的醫療保險可以代替嚴重的疾病嗎?讓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吧。
雖然百萬醫療險優勢很多,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重疾險保障,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理賠方式不同
醫療險不能代替重疾險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理賠方式不同。醫療險是報銷型產品,治療費用必須由消費者先自己墊付,治療后才能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報銷,需在治療后再向保險公司申請報銷,并且報銷的費用不會超過實際花費的費用,且不在約定范圍內的費用不能報銷。而重疾險則屬于給付型的保險產品,只要確診合同約定的重疾,且符合理賠標準就能按合同約定的金額一次性給付,理賠金由消費者自由分配,可用于支付醫療費用,也可用于生活開支。
醫療險雖然保額比較高,但實際上能報銷的很少,而且要消費者自己先承擔醫療費,所以可能會發生資金不夠,無法繳納醫療費的存在,但重疾險就不會了。
2.續保問題
醫療險的保障期間比較短,一般只有一年,如果想獲得長期保障,就需要進行續保。雖然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幾年內保證續保的醫療險產品,但是依舊不能像重疾險一樣長期保證續保,很多時候會受被保險人健康狀況、理賠記錄的影響,并且一旦產品停售就肯定不能續保了。